誰知道關於”火星”的知識?




立即點擊


誰了解火星(Mars),可否提供我火星資料?不是指火星文喔,是指太陽系中的星球---火星。





火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四顆行星,軌道半徑為22,794萬公里 (1.52AU);直徑為6,794公里;質量是6.4219x1023公斤。 火星自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知,直至今日,它仍是科幻小說除了地球以外最常出現的太陽系場景。不過,美國天文學家羅威爾 (Lowell) 在二十世紀初「看」到的火星「運河」(canals),曾引起多少世人無盡的遐想,如今己確定這真的純屬幻想,事實上並不存在。 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這幾個網站的資料喔,裡面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http://www.tam.gov.tw/faq/mars.htm http://earth.fg.tp.edu.tw/learn/solar/mars.htm http://ansci.pccu.edu.tw/lllo/teach/imap/webshow/heart/star20.htm http://home.kimo.com.tw/shalin-becky/martians/mars/study.htm





火星”的知識您好~~~匿名~~~火星的小檔案平均日距227,940,000km(1.52AU)直徑6,794km質量6.4219e23kg密度3.94gm/cm重力0.38G公轉686.98地球天自轉1.026地球天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shalin-becky/martians/mars/002.jpg太空船所拍攝的火星火星被隕石撞擊的表面上方白色的部分是火星的極區。整個火星都是陸地,沒有海洋,所以才使火星的總面積和地球的陸地總面積相等。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shalin-becky/martians/mars/004.jpg哈伯望遠鏡所拍攝的火星火星較平緩的一面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shalin-becky/martians/mars/003.jpg金貝貝想,外面的藍色一圈可能是火星的大氣層。看起來好像是在水晶球裡顯像的,漂亮極了。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shalin-becky/martians/mars/005.jpg火星的半徑約3400公里,相當於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赤道公轉時也像地球的赤道一樣傾斜24度,所以也有春夏秋冬之分。火星的兩極是由冰塊凝成的白色極冠,冬天時體積擴大。極地外的地方則佈滿暗綠色的斑點,夏天時較深,冬天較淡。地表和月球一樣,有很多火山口。如欲探測火星,不僅可以利用望遠鏡和雷達來觀看,也可進一步的利用太空船在近距離內拍攝照片。開此先河的是美國的海盜號太空船。由海盜計劃中心發射出的海盜1號2號太空船在準備登陸前就以拍攝了許多照片傳送到地面上來從這些照片上可發現火星的表面有許多火山口,又根據這些火山口的熔岩飛散方向,可測知有關火星上火山成因以及火星有大氣等資料。海盜1號拍攝了許多火星表面的照片。根據這些照片做詳細的研究發現火星曾有火山活動的跡象,它是個蓄水豐富的星球。火山表面的火山口是火星曾有火山運動的最好證據,尤其奧林帕斯,更是典型的火山口在火星內部,火山口噴出的氣體和岩石融化在一起,形成熔岩溢出,或者突破地球較脆弱的部分而爆發,而造成火山口。有些火山口由於再度受到小行星的殘骸~~~隕石的撞擊,又形成更小的火山口。此一階段過後,火星漸漸靜止下來,火山運動不復再見。觀察隕石撞擊火山口濺出來的物質,即可發現此情形與固體掉落溼地上而濺出泥水的的型態很類似由此可知,火星的表面曾儲有水。可從火星表面有類似運河的水路判斷出來。所有火星照片中,以風沙狂飛的幾張最受科學家的注意和關心。它不但顯示出火星表面佈滿褐鐵礦(由氧化鐵轉變而成的礦物)的塵埃,同時也解答了和以火星被稱為紅色冰塊的疑問。在火星的赤道附近,覆蓋著某些岩石由這種岩石構成的火星表面,極易慘生猛烈的風沙,使得整個天空如同灑上紅染料般火紅。根據海盜1號和2號的觀測顯示,火星表面沒有任何生物存在。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不放棄,反而對火星進行了更多次的太空船發射,雖然目前顯示的資料中,仍未出現或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證據,但也讓我們對這個紅色星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由古老隕石坑定出火星的古老赤道火星全球探勘者號失蹤火星特快車號證實火星南極冰帽含有水冰參考資料:城西国際+火星的知識火星色紅似火,中國古時把火星叫做「熒惑」,認為火星出現時,必有戰爭;西方也不例外,把火星叫做Mars,是戰神的意思。火星直徑6,794公里,約比地球小一半,質量是地球的0.107倍。火星的表面一樣充滿(隕石)坑洞、熔岩平原、巨大火山及峽谷。火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但雲層很薄,它的大氣壓力只有地球1%。火星的表面溫度從赤道20℃到極區的-140℃左右,而它的南北兩個極區上都有1個由冰組成的永久極冠,冬季時,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會有部分結成冰,而造成大氣壓力的下降,但春、夏季時,極冠會縮小範圍,二氧化碳再回到大氣層中。另外,火星上有一巨大的奧林帕斯(Olympus)火山,高度達25公里,基部寬約600公里。因為火星的赤道面與軌道面交角是25.19度,與地球差不多,所以火星也有四季的變化,其自轉周期是24小時37分。參考資料:火星”的知識火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四顆行星,軌道半徑為22,794萬公里(1.52AU);直徑為6,794公里;質量是6.4219x1023公斤。火星自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知,直至今日,它仍是科幻小說除了地球以外最常出現的太陽系場景。不過,美國天文學家羅威爾(Lowell)在二十世紀初「看」到的火星「運河」(canals),曾引起多少世人無盡的遐想,如今己確定這真的純屬幻想,事實上並不存在。最早造訪火星的探測船是1965年美國的水手4號(Mariner4),之後陸續有許多探測船到過火星,包括第一艘登陸的火星2號(Mars2)、在1976年登陸的二艘海盜號登陸艇,而在長達20年的中斷後,新一代的探測船火星探路者號(MarsPathfinder,MPF)在1997年4月成功登陸火星。火星的公轉軌道相當橢圓,這使得火星正對太陽處的溫度在一年之間有很大的變化:在近日點與遠日點之間可以相差到約30℃,這是影響火星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218K(-55℃),但實際溫度從冬半球極區的140K(-133℃)至夏半球向陽面的300K(27℃),差異相當大。火星雖然比地球小得多,但其表面與地球陸地可說是大致相同。除了地球,火星是類地行星中地形最多變的行星火星表面很多地方都非常的古老且多坑洞;但也有很多較年輕的裂谷、山脊、丘陵及平原。火星南半球主要是古老而多坑洞的高地,有一點像是月球表面;北半球則主要是由相對年輕得多的、高度較低的、地質史更為複雜的平原所組成,而在二區之間似乎有一道高差達數公里的明顯邊界。這種地形上的區分及明顯的邊界究竟是基於什麼原因,目前為止並不清楚,有一種推測認為這是由於火星在形成隨後的一次超級大撞擊事件所造成。目前有一些科學家已開始質疑上述的明顯邊界到底是否存在,火星全球探勘者號(MarsGlobalSurveyor,MGS)或可解答這個議題。有關火星內部的瞭解只能從其表面資料及整體數據經大量計算得知。火星很可能有一個半徑約1,700公里的核、一個密度較地球地函高的火成岩函及一個薄殼。火星比其它類地行星的密度都來得低,這可能是因為火星核除了鐵質之外,還含有較多的硫化物碎片所致,換句話說,火星核可能是由鐵及硫化鐵組成。火星表面許多地方有極清楚的侵蝕地形,包括大規模的洪氾痕跡及一些小河系,這說明了火星表面以前必定曾一度有流水,也許有大湖甚至海洋。但這樣的歲月似乎並不長久而且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據推估差不多是40億年前。至於著名的水手峽谷則並非由流水造成,它是在Tharsisbulge生成時,火星殼被拉張而形成。火星過去曾經更像地球,它的二氧化碳多被固定在碳酸鹽岩石中,然而由於沒有板塊構造運動,火星並不能像地球一樣將這些二氧化碳釋放回大氣中,因而無法擁有足夠的溫室效應,使得火星就算是位於地球的位置,氣溫還是遠比地球寒冷得多。火星有一層很薄的大氣,主要由僅餘的二氧化碳(95.3%)加上一點氮(2.7%)、氬(1.6%)、微量的氧(0.15%)及水氣(0.03%)所組成。表面平均大氣壓大約只有7百帕,還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在各地的氣壓變化很大,從最深的盆地底幾乎有9百帕,到奧林帕斯山頂大約只有1百帕不等。雖然只有這一點大氣,卻已經足以產生非常劇烈的強風及塵暴,甚至常常籠罩整顆行星達數月之久!火星大氣的溫室效應僅能使表面溫度提高5K,遠不及金星與地球。火星的兩極有永凍的冰冠,冰冠主要是由乾冰(固態二氧化碳)組成,呈現出由暗色塵沙與冰層交替的層狀結構。在北半球夏季,二氧化碳會自冰層全部昇華至大氣中,只剩下水冰層;但是南極冰冠有沒有水冰層就沒那麼清楚了,因為南極冰冠(左圖)的乾冰從未全部消失過。火星冰冠層狀結構的成因尚無定論,也許是因為火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交角的長期變化所致。此外,在較低緯區的表面之下說不定也有水冰的存在。海盜2號登陸艇的觀測數據顯示,火星冰帽大小的季節性變化使得大氣壓力變化幅度可達25%之高!火星沒有全球性的磁場,但在許多區域具有微弱的磁場,這是火星全球探勘者號在剛進入火星軌道數天內就意外發現的,這些區域磁場可能是已不復存在的全球磁場所殘留下來的。參考資料:http://earth.fg.tp.edu.tw/learn/solar/mars.htm你可以到維基百科找找很多之前學校老師有給我們看過一個叫MissonMars之類的影片我自己是找不到啦不過如果你有機會找到的話這個影片談了很多關於火星任務的事下面的網址是維基百科中火星的頁面2006-12-2711:18:00補充:因為維基的內容很完整我就不貼了..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1%AB%E6%98%9F&variant=zh-tw火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的星體,距離太陽的第四個位置:軌道:距離太陽227,940,000km(1.52天文單位AU)直徑:6,794km質量:6.4219e23kg在神話中,火星(希臘文:阿雷士Ares)代表的是戰神。這顆行星也許是因為它火紅色的外表而得名;火星有時候也會被稱為紅色行星(RedPlanet)。(一個有趣的額外註解:在火星被聯想成希臘的阿雷士之前,它在羅馬眾神中的身分是掌管農業的神;這表示火星比較傾向於是開墾與拓荒的象徵。)月份中三月的名字就是源自於火星。火星的軌道明顯地呈現橢圓形。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在火星遠日點和近日點間的春分和秋分點會有大約30℃的溫度變化。這就是影響火星氣候的主要原因。雖然火星的平均溫度約為218K(-55℃,-67℉),但是其實火星地表的溫度範圍分布得很廣,可以從在冬季的永夜極地溫度只有140K(-133℃,-207℉),到在夏季時向陽面將近有300K(27℃,80℉)的高溫。就像水星(Mercury)和月球一樣,火星現在缺乏活躍的板塊運動(platetectonics),而且火星的地表也沒有近代水平移動的證據(像是在地球上很普遍的褶皺山脈)。因為沒有橫向的板塊移動,火星地殼下的熱點(hot-spots)會停留在相對於地表的固定地點,再加上伴隨著較弱的地表重力,就可以解釋塔西斯高地和巨大火山的存在。然而,目前火星上並沒有近代火山活動的證據。但是來自火星全球探測者號的新證據顯示,在火星早期的歷史中可能會有板塊的移動,這比起地球更來得有趣多了!在很多地方都有非常明顯被侵蝕(erosion)過的證據,包括大型洪水和小型河流的系統(左圖),這表示在過去的某個時間裡,一定有某種流體存在於火星地表,液態水是明顯的流體,但是也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火星的地表可能曾經有大湖泊或甚至是海洋,而由火星全球探測者號所拍攝到的地形分層影像則更加強證實了這些湖泊或海洋是曾經存在的。但這似乎只發生在很久以前,而且很短暫;侵蝕河道的年齡根據判斷大約有將近四十億年。(水手號峽谷並不是由流動的水造成的。它是和產生塔西斯高地所造成地殼拉張與破裂的效應有關。)火星有著一層非常薄的大氣圈,大部分是由殘餘下來微量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2.7%)、氬(1.6%)、微量的氧(0.15%)和水(0.03%)所組成。火星地表的平均大氣壓力大約只有7毫巴(millibars)(比地球大氣的1%還少),但是火星卻有從最深的盆地(大約9毫巴)到奧林帕斯山脈的山頂(約1毫巴)間劇烈的氣壓變化。不過它的大氣濃度卻仍足以支持整個行星陷入強風和巨大的塵暴(vastduststorms)之中為期好幾個月。火星薄薄的大氣雖然還是會造成溫室效應,但它只夠提高地表溫度5K,是比在金星(Venus)和地球上看到的還要少很多。在火星的兩極多半是由固體二氧化碳("乾冰")所組成的永凍冰帽。這些冰帽顯示出由不同黑塵(darkdust)濃度變化的冰,交替間隔成層的分層結構。在北半球的夏天,二氧化碳會完全地昇華(sublimes)只留下一層水結成的冰。我們並不知道在南半球的冰帽(左圖)下是否有類似的冰層存在,因為它的二氧化碳層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這一層冰形成的機制並不清楚,但是可能和氣候上的變化及長期火星的傾斜角變化有關係。在較低的緯度,也可能有冰層藏在地表之下。火星兩極冰帽的範圍會隨著季節而變化,因為這個緣故使得全球的大氣壓力也隨之改變約25%(在維京人號登陸艇登陸的地點測量到的結果)。火星的衛星火星有兩顆軌道非常靠近表面的小衛星:距離半徑範圍質量衛星(000km)(km)(kg)發現者年代-------------------------------------------------佛倍斯(Phobos)9111.08e16霍爾(Hall)1877帝摩斯(Deimos)2361.80e15霍爾(Hall)1877參考資料:更多的資料在http://hcc.earth.sinica.edu.tw/earth/star/chinese/nineplanets/mars.html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7000010KK02514

88E0693A3CBA8205
arrow
arrow

    國外大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