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三位藝術家 急需 20點!




立即點擊


內容報含:藝術家生平專長著名作品特殊貢獻請詳細點謝謝!





李梅樹 [年表] 李梅樹,1902年出生於三角湧(台北縣三峽舊地名)。 台北師範學校畢業; 之後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 畢業後曾參與台陽美術協會的創立。 1947年被推任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重建負責人,設計並主持重建工作。 1950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當選台北縣第一屆縣議員。 曾經擔任中國文化學院、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1967年創辦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並兼主任。 作品畫風以寫實為主,作畫題材則以人物與風景為多。 1983年2月6日病逝於台大醫院。 http://www.geocities.jp/skytenky/1/saku.html 點進去,可以欣賞很多作品 朱銘 (1938年),台灣苗栗縣通霄鎮人,知名的雕塑家。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則以融合了中國哲學如「太極」等的現代雕刻聞名。本名為朱川泰、童年時小名「九二」。朱銘出生於苗栗縣的大家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五位哥哥和五位姐姐。1953年他在父親的帶領下,到通霄鎮上的媽祖廟、向雕刻師傅李金川拜師,1955年出師,1956年北上到基隆的佛具店工作。然而一直到1966年間,經濟狀況一直不佳,直到1968年,他毛遂自薦,帶著自己刻的「慈母像」、「玩沙的女孩」,拜雕塑家楊英風為師後,才較為好轉。同年,亦搬居臺北縣板橋鎮(今板橋市)江子翠一帶定居。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1981年,他獨自一人到美國紐約市學習,是他打開國際視野的一個轉捩點,這一年後,他所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成為他生涯中最受讚譽的經典代表。然而這一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發生竊案,朱銘的雕刻作品「老太婆」被偷走。1989年,他與建築師貝聿銘合作,在香港中銀大廈前使用青銅為材質,創作「和諧共處」的太極系列作品,次年揭幕。位於大樓入口大門的左側。1999年,朱銘在台北縣金山鄉西勢湖成立「朱銘美術館」,占地有11甲,收藏許多現代雕塑作品。2000年,花了幾十年規劃成立的「朱銘美術館」,獲得日本東京創新大獎(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獎。朱銘的銅雕「門」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地標,位於本部大學圖書館門外的烽火台。「門」由司徒惠博士贈予香港中文大學,是朱銘「太極系列」的一員。等的現代雕刻聞名。本名為朱川泰、童年時小名「九二」。朱銘出生於苗栗縣的大家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五位哥哥和五位姐姐。1953年他在父親的帶領下,到通霄鎮上的媽祖廟、向雕刻師傅李金川拜師,1955年出師,1956年北上到基隆的佛具店工作。然而一直到1966年間,經濟狀況一直不佳,直到1968年,他毛遂自薦,帶著自己刻的「慈母像」、「玩沙的女孩」,拜雕塑家楊英風為師後,才較為好轉。同年,亦搬居臺北縣板橋鎮(今板橋市)江子翠一帶定居。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1981年,他獨自一人到美國紐約市學習,是他打開國際視野的一個轉捩點,這一年後,他所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成為他生涯中最受讚譽的經典代表。然而這一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發生竊案,朱銘的雕刻作品「老太婆」被偷走。1989年,他與建築師貝聿銘合作,在香港中銀大廈前使用青銅為材質,創作「和諧共處」的太極系列作品,次年揭幕。位於大樓入口大門的左側。1999年,朱銘在台北縣金山鄉西勢湖成立「朱銘美術館」,占地有11甲,收藏許多現代雕塑作品。2000年,花了幾十年規劃成立的「朱銘美術館」,獲得日本東京創新大獎(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獎。朱銘的銅雕「門」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地標,位於本部大學圖書館門外的烽火台。「門」由司徒惠博士贈予香港中文大學,是朱銘「太極系列」的一作品「太極拱門」青銅製成, 2000年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5/Ju-ming-taichi-arch.jpg/180px-Ju-ming-taichi-arch.jpg 張大千﹝Zhang Da Qian﹞﹝1899 ~ 1983﹞ 圖片參考: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zhangdaqian/zhangdaqian.jpg 圖片參考: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zhangdaqian/paintbrush.gif 【作品欣賞]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sight/dachian/index.htm 2011-02-04 13:26:40 補充: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他從小隨母親學畫,1917 年與兄長同赴日本京都,學習繪畫及織染工藝.1919 年返上海,拜曾農髯、李梅庵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1927 年始遍游名山大川,包括黃山,峨眉山,敦煌。1929 任第一屆全國美展幹事,1933 年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一年。 2011-02-04 13:28:30 補充: 1941 年至 1943 年間赴敦煌,臨摹敦煌壁畫,他描摹壁畫時,發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後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被揭露後又抵賴辯解,且自稱對敦煌壁畫的文物保存也有相當多的貢獻。 2011-02-04 13:37:12 補充: 補充資料--張大千 1943年他出版的《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讓藝術界開始重視中國文物的保存和精華。張大千於 1949 年移居香港,1951 年移居阿根廷,1953 年從阿根廷移居巴西聖保羅,從此畫作開始聞名國際,包括法國羅浮宮也前來邀展。1956 年,他曾與畢卡索切磋同談。開始將西方抽象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並發展出了潑墨山水的風格。1958年,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以「秋海棠」圖,譽為世界偉大畫家。之後,他在 1969 年居美國,至 1977 年回臺灣定居,建摩耶精舍。1983 年過世,是為中國現代最重要畫家之一。 2011-02-04 13:37:37 補充: 張氏精鑒別,富收藏,曾出版《大風堂名跡集》四冊。詩文亦精妙。仍以書畫用力最深,於山水、花卉、人物無不精擅,畫藝蜚聲國際。早年專注於傳統筆墨,對於石濤的畫尤見功力,其臨摹作品足可亂真。赴敦煌臨摹了石窟壁畫後,畫風轉呈豐麗細潤,嗣後成立一己風格,氣韻高雅,筆精墨妙,深得文人畫神髓。晚年畫風再變,好用青及水墨作大潑墨。蒼莽不羈,淋漓盡致。 2011-02-04 13:39:38 補充: 張大千作品欣賞網址: http://www.artcaves.com/Site/Exhibition/Default.aspx?SiteID=A206_AE_000033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03000010KK01869

6972F57E1EC16BB7
arrow
arrow

    國外大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