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徐志摩有何成就[20點]




立即點擊


徐志摩在文學上有哪些成就??謝謝





*徐志摩簡介.. 譜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浙江寧海人,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五日生,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於濟南墜機遇難身亡。一九一五年杭州一中畢業後,考入上海滬江大學,次年赴天津,就讀北洋大學,同年轉入北京大學。一九一八年赴美留學,兩年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旋赴英倫,在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一九二一年開始寫詩,一九二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一九二三年三月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一九二五年赴蘇聯、歐洲遊歷。一九二六年四月,與聞一多共同主編《晨報?詩鐫》副刊,一九二七年南下,先後在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並與胡適、邵洵美、梁實秋等創辦新月書店,主編一九二八年創刊的《新月》月刊。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及散文、翻譯等多種。 *徐志摩的生平 原名章垿,浙江海寧人。志摩這名是在他於民國七年赴美前夕,父親為他取的。因他小時候有一個叫志恢的和尚在他週歲時替他算命,志恢在他頭上一陣撫來摩去,說:「此子麒麟再生,將來必成大器。」取名志摩就是為了應志恢和尚「必成大器」的預言呢! 生於1896﹝光緒22年﹞ 父親徐申如經商有成,家境富裕。娶了兩房太太才得了一個孩子,自是疼愛備至。年少時的徐志摩也有克紹箕裘之志,但後來讀書有成,思想漸開,遂走上文學之路。 五歲,受私塾教育。 11歲,入廢科舉之後的學堂就讀。後以全校最優良的成績畢業,考入全省最富名望的杭州府中,四年後同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在學堂時,課程內容有數學、國語、英語、音樂、體育…等。志摩才思敏捷,作文總第一個交卷,其他各科也很突出,有「兩腳書櫥」的雅號。 考入杭中時,郁達夫與他同班。郁有「九歲題詩四座驚」之名,此時卻蜷伏畏縮,志摩卻活躍無比。郁達夫追憶:使我驚訝的是那個頭大尾小戴金邊眼鏡的頑皮小孩,平時看起來如此不用功,那麼愛看小說,考起試來卻總是分數最多的一個。 民國四年,20歲,奉母命娶張幼儀為妻。 民國六年,入北洋大學法科讀書。隔年因北洋大學併入北京大學而轉北大,專修司法,同時以旁聽生的資格修讀政治學。 民國七年,長子積鍇出生。 到美國留學,進入克拉克大學讀歷史系三年級,並在隔年以優異成績畢。隨後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並獲得碩士學位。 本來想以實業救國的他因接觸到英國哲學家羅素有關政治與社會方面的言論,深受這位哲人不向權勢低頭的氣慨感動,便轉往英國。 民國九年,到英國。但到了英國才發現羅素不在英國,便開始在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此時結識了林徽音。 民國11年,返國。發表離婚宣言,震驚全國。 民國14年,與陸小曼結識。為了躲避眾人責難,赴歐旅遊 民國16年,和朋友一起成立新月書店,發行新月月刊。刊出的詩作,形式與內容皆豐富多樣,每期銷售4000份,是當時中國銷售量最多、素質最高的。可見他在當時文壇的重量。 民國17年,為了供小曼花費,到處兼差。 民國20年,應胡適之邀到北大任教,但小曼耽於上海的生活,不願前往,志摩只好兩地奔波。撞機那天為趕赴北京聽徽音的演說,途經濟南,因大霧飛機觸山失事,遇難而亡。 文學風格: 既具備中國古典文學的素養,又兼融西洋文學的長處,所作詩與散文,風格充滿理想、熱情。 詩:揉合中國古典與西方浪漫,柔美嫵媚,講究詩的音節、字句、詩感。人稱格律詩派。有詩集:花雨、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拾遺、集外譯詩共七集共290多首。 散文:有詩的韻律美,講究藝術形式,有優美的意境與強烈的藝術色彩。有時甚至像寫詩一般採用大量象徵、譬喻、類疊、排比等修辭,有強烈的音樂性和節奏感。散文集:秋、巴黎的麟爪、自剖、落葉共四集。 此外還有小說集〈輪盤〉、劇本〈卞崑崗〉。翻譯〈渦堤孩〉﹝德國童話故事﹞、〈死城〉﹝此乃劇本﹞。 志摩日記、志摩隨筆、志摩家書……。 思想與個性: 坦率熱情,人人都可當朋友。胡適、梁實秋、狄更生、羅素、泰戈爾都是他的好友。即使後來和幼儀的兄長君勱,林徽音、梁思成也都是好友。 梁實秋:他有說、有笑…也要在這一個肩上拍一下,那一個臉上摸一把,不是掖下夾一卷有趣書報,就是袋裡藏著有趣書札,弄得大家都歡喜……自他死後,我所接觸的人還不曾有一個在這一點上能比得上他。 「是人沒有不想飛」「要飛就得滿天飛,風擋不住,雲攔不住的飛」「凌空看一個明白──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這是他嚮往自由的心聲。 深信「愛、自由、美」結合的人生是值得去追求的。





棒棒徐志摩,原名章垿,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人,生於民國前十六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在國內曾先後學滬江大學和北京大學。以後到美國留學,在哥倫北亞大學讀銀行學,又到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研究,再轉到康橋大學的家學院作選科生。民國十一年回國,致力於新文學運動,曾任教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的教授。二十年八月,從南京乘飛機到北平,中途過山東省黨家莊,飛機觸山岩,焚燬遇難,年三十六。他和胡適、梁實秋等在上海創辦過新月雜誌,倡導自由主義的文藝。他的思想很受英國羅素,印度泰戈爾的影響,謳歌人生愛、自然愛。他的散文晶瑩蘊藉、詞采絢爛,富於情趣。他的詩融和歐美詩律及中國詩的難格,形成一種新抒情詩體,在奔放曲折中能充分運用俗語、民歌的複疊調。他的翻譯能作到流暢、正確。其中我最喜歡他作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參考資料:^0^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418000011KK08087

6972F57E1EC16BB7
arrow
arrow

    國外大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